查看原文
其他

曲阜人丨厉害了word哥——指尖有绝技 巧手塑人生!

2017-03-04 曲阜123网站


商务合作请加微信 13176191233   ☎13176191233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i0359yvy3qb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        这一件件刻画细腻、神态生动、衣饰飘逸、色彩艳丽的艺术作品,您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?这些作品就是面塑。主要原材料就是我们食用的普通面粉,作者是山东曲阜年轻的面塑艺人——张震。

        面塑俗称“捏面人”,它存留在我们每位成年人的记忆里。在我们大多数人脑海中,一提到面塑,就会想到庙会、集市上的那种竹竿捏面人,一些孙悟空、猪八戒等卡通小玩意,随手一捏,几分钟就可以做一个,造型夸张,工艺简单。看过张震的作品,原来面塑可以做得这么逼真,惟妙惟肖。

       张震原是一名厨师,没接触面塑之前,在山东烟台的一家大型酒店工作,收入不错。在做厨师时,受一位面点师的启发喜欢上了面塑,从业余爱好者成了一位专业的面塑艺人。从此张震与面塑结下了不解之缘,开始了他的面塑艺术之路。他跟随面点师傅边上班边学习,由于张震学厨师时就学过食品雕刻,有一点造型基础,加之他勤奋好学,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面塑研习之上,所以学艺不久他就能做出惟妙惟肖的作品来,深受客人喜欢。随着眼界的开阔,张震越来越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,感觉需要再提升一个层次,于是他四处拜师学习雕塑技法。先后拜访了四川的工艺美术大师周毅、宁夏工艺美术大师张泽、石家庄的“软陶王”王恩素老师。

        学艺归来后,张震辞掉工作把自己关在家里,朝夕钻研面塑艺术,他迫切地想让自己的作品提升一个档次。他看关于造型的美术书籍、对照人体模型弄清楚人的骨骼、肌肉的位置和形状,练习做人物的各种动态和神情。面塑之妙就在于神似和适度的夸张,他把南派细腻传神、北派造型夸张的艺术特点糅合在一起,借鉴蜡像、软陶等造像手法,慢慢地摸索总结,做出有自己风格的面塑作品。

    张震说:面塑技术达到一定的程度,人们都以为是手巧,其实这是眼力,跟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能力有关,它不是靠手,靠的是观察和思维能力,人像做得好不好、像不像都是眼力的事,有些特征你看不到,面人做出来以后,人家会发现你做的不好,这是眼力达不到,如果要想提高必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。

        威严的四大天王、忠义威武的关公、多愁善感的林黛玉、笑口常开的弥勒佛,还有气拔山河的李元霸,这一个个人物都是张震认真思考和勤于动手的结果,一件件作品凝聚着他的奇巧构思和造型能力。张震每当看着这一件件作品的时候,感觉有一种心与心的沟通,好像在与作品对话一样……

        张震的家跟孔庙仅有一墙之隔,小时候常去孔庙玩,耳濡目染,自孩童时就很崇拜圣人孔子,开始学做面塑后,萌生了创作有关孔子文化作品的想法,近些年来他先后制作了《先师孔子行教像》、群塑《孔子周游列国行》、群塑《孔子杏坛设教》等作品,《孔子杏坛设教》从筹备到制作完成就历时一年多,他查阅历史资料,每个人的姿态、表情,及年龄的大小,甚至性格,都在面塑作品上表现出来。

    《孔子杏坛设教》共由73尊雕塑组成,再现了先师孔子设教于杏坛的宏大场景,群塑人物神态各异、造型不一,形态逼真、栩栩如生。神情肃然、慈瑞祥和的孔子正襟端坐,求知若渴、勤奋好学的颜回、子路、子贡、闵子骞、子夏等72位贤徒居于孔子两侧,有的垂耳恭听、有的面有所思、有的心有所悟,或坐、或立、或跪,形象地展示了孔子杏坛设教的生动场面,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,犹有阵阵书香扑面而来。

        张震从事面塑艺术至今已有十余年了,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他无数的心血与汗水,他把弘扬与发展面塑艺术当做自己人生的追求,将生命当中最朴素的情感融入到创作中,让作品具有深远的审美意境与内涵,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美的享受……

来源:曲阜电视台《魅力曲阜》栏目

点击查看更多曲阜新鲜事儿: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